以美化人 面向人人
——天津大學美育教育實踐紀實
美育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具有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fā)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的價值功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
天津大學開展藝術教育的歷史悠久,探索了“三個課堂”的育人體系,打造了享譽世界的“北洋合唱團”、突破千場的“周末音樂會”等工作品牌。近年來,學校堅持“以美育人,以藝育人”的宗旨,遵循高校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不斷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促進藝術與科學、技術、人文的交叉,推動美育教育面向人人。學?!啊悦烙?、面向人人’的文化育人體系建設”案例獲評2023年度天津市學校“三全育人”優(yōu)秀工作案例。
塑造課程體系 挖掘美育價值
提升課程數量質量學校新修訂了通識教育課程類別,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藝術與美學、科學與技術4個類別,要求每個學生至少選修8學分,其中“藝術與美學”類別必修2學分。課程數量和種類更加豐富,截至2023年12月,學校共開設藝術與美學類課程138門,包括“楊柳青木版年畫傳承與彩繪實踐”等具有中國特色、承載區(qū)域文化的美育課程,“全球公共藝術設計前沿(翻轉)”等面向工科的文學藝術課程,推動藝術創(chuàng)造性與工程科學性相融合。為進一步增強學生興趣,學校創(chuàng)造性地建設了30余門藝術實踐課,拓展了美育的實踐性,實現了從“白丁”到“專業(yè)”的全鏈條培養(yǎng)。
優(yōu)化課程結構內涵學校在專業(yè)課程、思政課程中融入美育思想,貫徹美育教育理念。目前,全校除藝術與美學類以外的通識教育課程,已涵蓋具有美育功能的課程300余門。學校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挖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豐富美育資源,用美的視角、美的元素“浸潤”課程體系,涌現出“詩情畫意談力學”等一批具有“美育”功能的“金課”。
建設美育高地 推動“以美育美”
開展優(yōu)秀文化作品創(chuàng)作學校以“音樂黨史”形式,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唱響百年新征程”合唱節(jié)系列活動,舉辦了“百年恰是風華正茂”交響合唱音樂會,通過精彩的演繹帶領觀眾重溫壯闊的革命歷史,表達對黨的真摯情感,向建黨100周年獻禮。學校以文藝文化的形式觸動心靈,讓思政教育潤物無聲,涌現出《飄揚吧黨旗》《在黨的周圍》《北洋頌》《我悄悄地告訴祖國》《歲月》等一批師生原創(chuàng)作品,展示了北洋學子興學強國的精神品格。
我校舉辦“興學之路”原創(chuàng)交響合唱音樂會
建設中華優(yōu)秀文化藝術傳承基地我?!皸盍嗄戤嫛表椖揩@批國家支持高校創(chuàng)建的第一批中華優(yōu)秀文化藝術傳承基地。該基地以課程建設為核心、以教育研究為依托、以工作坊建設和社團活動為平臺、以成果展示和輻射帶動為外延,開展了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理論研究、藝術實踐、宣傳體驗等工作,實現了楊柳青年畫的多渠道保護、傳承。學校依托楊柳青年畫工作室,開展了青年傳承及彩繪實踐活動。由建筑學院校友設計的集展示廳、工作坊功能為一體的獨具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審美特色的天津大學楊柳青年畫傳承基地為學生提供了美育實踐場所。
我校與天津大劇院開展戰(zhàn)略合作
持續(xù)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學校與天津大劇院、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天津美術學院、北方演藝集團等專業(yè)院團開展戰(zhàn)略合作,引入精品演出和講座資源。學校邀請霍春陽、李鳳云等名家開展“美育浸潤計劃”系列講座,每年舉辦、引進高水平人文講座及演出近60場,豐富了我校優(yōu)質人文藝術資源,讓更多的學生有“高起點、高水平”的審美。2024年上半年,作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天津音樂學院精心打造的原創(chuàng)話劇《太平碼頭》、民族歌劇《同心結》在北洋園校區(qū)求實會堂演出5場。
天大與北方演藝集團聯(lián)合舉辦戲劇展
堅持面向全體 創(chuàng)造美育環(huán)境
抓好校院協(xié)同聯(lián)動學校持續(xù)深入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傳統(tǒng)藝術進學生社區(qū)、文化藝術展覽等系列品牌活動,依托圖書館、校史館、王學仲藝術研究所等加強陣地建設;在學生宿舍區(qū)建設共享藝術空間、在圖書館建立音樂欣賞室等,為美育工作的實施提供充足的場地資源保障;大力推進美育“一院一品”計劃,鼓勵各學院結合實際,打造具有天大特色的“美育驛站”;經管學部“1895天美工作室”線上線下唱響天大聲音,得到《中國青年報》報道,建筑學院排練的話劇《徐中》獲得天津市大學生戲劇節(jié)三等獎。
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學校持續(xù)建好北洋藝術團。目前,北洋藝術團的團隊架構為“6個團隊”(合唱團、交響樂團、民樂團、軍樂團、舞蹈團、話劇團)、“2個協(xié)會”(藝術愛好者協(xié)會、傳統(tǒng)藝術協(xié)會)、“2個工作室”(電影工作室、楊柳青年畫工作室)、“1個中心”(演出中心),現有團員1800余人。學校指導建設“i唱音樂社”等26個藝術類學生社團,激發(fā)學生參與美育實踐的自主性;組織音樂類社團開展湖畔音樂會,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大力推廣惠及全體學生的班班唱、班班誦、美麗宿舍創(chuàng)建、美育體驗學習等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在生活中追求美,在團隊合作中感受美。
注重美育實踐 升華“家國情懷”
推進藝術展演學校持續(xù)27年每周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舉辦的“周末音樂會”,演出已開辦超過千期,吸引了50余萬人次參與,是天津大學開展藝術教育的鮮明特色。學生既是“周末音樂會”的欣賞者,又是演出者,學校打造出校內欣賞和交流音樂的有效平臺,讓廣大學生每周末“足不出?!本湍苄蕾p高雅的藝術演出,陶冶情操?!肮埠蛧募沽骸鲍I禮大戲《侯德榜》再現了天津大學(北洋大學)教授侯德榜的救亡圖存制堿之路,以“學弟演學長”的形式潤物無聲地引領青年。2024年3月,話劇《侯德榜》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成功上演,拉開“科學大師宣傳工程”2024年全國首演的序幕,侯德榜先生之孫侯盛锽、侯盛錚,以及孫女侯盛欣對演出給予了高度評價。該次演出中,學校和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策劃侯德榜先生主題展覽,“展”“演”結合弘揚科學家精神。該劇自2014年立項以來,已先后在天津、北京、內蒙古、廣東、河南、福建上演26場。今年4月,學校組織學生參加世界內燃機大會專場演出,向世界各國專家展示了天大學子的青春風采。
2019年“萬人歌會”現場
挖掘美育實踐內涵學校堅持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學校藝教中心教師創(chuàng)作了《大學》《第一交響曲》等交響合唱作品;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北洋藝術團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藝術成分,將其演繹成形式多樣的藝術成果,有歌詞選自《道德經》的合唱曲目《三十輻》,有從《梅花三弄》中取材創(chuàng)作的《三弄》,有以中華椽筆寫下五千年民族文化的厚重與滄桑的舞蹈《墨宴》,還有用樸實語言詮釋深厚思鄉(xiāng)情懷的民歌《回娘家》《蘭花花》等,藝術團將作品帶到世界各地巡演,廣受歡迎。在承辦中國國際大學生創(chuàng)新大賽期間,學校推出創(chuàng)意節(jié)目《敢闖會創(chuàng)天津衛(wèi)》,以精彩的“天津三分鐘”展現最美天津、最好天大;為大賽志愿者創(chuàng)作主題曲《心的熱愛》,向全國、全世界展示天大學子的精神面貌和青春風采,在美育教育中增強學生愛校榮校意識。
2023年12月,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提出以浸潤作為美育工作的目標和路徑,將美育融入教育教學活動各環(huán)節(jié)。未來,學校將繼續(xù)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將持續(xù)挖掘內生動力和美育特色、探索美育評價,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文化觀,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提升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
李一昂 席皓格 蘇暢 程郁欽/文
肖團/圖
全維課程思政建設 全過程實踐育人創(chuàng)新
——記機械系第三黨支部“黨支部+課程思政”工作模式
我校機械學院機械系第三黨支部積極探索“黨支部+課程思政”工作模式,凝練了“三主題、兩實踐、一探討”全維課程思政建設方法,課程在“學習強國”平臺上線,得到《人民日報》等媒體宣傳。該團隊踐行全過程育人創(chuàng)新,打造了“云上支教”科普課堂;設計類課程對接甘肅宕昌商業(yè)和文旅產業(yè)服務,促進了當地經濟發(fā)展。團隊共承擔校級課程思政建設項目5項、重點項目1項;獲評市級高校課程思政優(yōu)秀教材1項;獲評市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獲評教育系統(tǒng)“創(chuàng)最佳黨日”優(yōu)秀活動,幫扶實踐成果獲央視報道;團隊“全維課程思政建設,全過程實踐育人創(chuàng)新”案例獲評2023年度天津市學校“三全育人”優(yōu)秀工作案例。
立足“黨支部+課程思政”工作思路
機械系第三黨支部確定了“黨支部+課程思政”的工作思路,以支部建設為核心,以事業(yè)發(fā)展為輻射,充分發(fā)揮支部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助力學科建設和學院發(fā)展。
課程思政平臺建設立足新工科“三全育人”團隊與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建“磨課坊”,打造學科基礎課程和設計類課程,踐行“一課一案”,在課程思政建設中保持專業(yè)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協(xié)同發(fā)展的邏輯主線;立足“新工科”建設,培養(yǎng)卓越工程師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育與指導學生嚴守技術倫理與工程倫理,打造嚴謹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從哲學高度提升教師自身對于“三全育人”“五育并舉”的認識和實踐,構建“全維課程思政建設,全過程實踐育人創(chuàng)新”的課程育人模式。團隊將課程設定為知識載體,在實踐過程中鍛煉學生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基本素質,形成動態(tài)、沉浸式、交互式的課程育人方案。
基礎課程全維課程思政建設發(fā)揮積淀優(yōu)勢團隊牽頭的“工程圖學”“機械原理”等基礎課程為國家精品課程,凝練出了“三主題、兩實踐、一探討”的建設方法?!叭黝}”分別為“領略中國智慧”“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國制造、天大智造”,“兩實踐”為“服務社會民生”“展現文化自信” ,“一探討”則是深化“工程倫理與社會責任”。該方法有效支撐了“工程圖學”國家級一流課程建設、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國家虛擬仿真實驗平臺建設。團隊從知識點挖掘、青年教師培養(yǎng)、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等多方面展開工作,通過“樣式雷”與中國近現代圖樣表達話語權、“海燕”與同軸回轉體設計、“妙手”器械與圓柱截切表達、“生命之環(huán)”工程與相貫線表達等案例,生動地將專業(yè)課程與思政課程相融合。課程平臺累計服務世界各國學習者近200萬人次。團隊的在線課程在“學習強國”平臺上線,課程思政建設經驗在國家級虛擬教研室平臺上得到推廣宣傳。
設計課程踐行全過程育人創(chuàng)新,迸發(fā)生命力團隊開展多樣課程實踐活動,師生合力,以事育人,以事促學。團隊打造“云上支教”科普課堂,將課堂知識轉化為生動靈活易懂的科普課程,設計科普教具、創(chuàng)新實驗模式,點燃鄉(xiāng)村孩子們的科學夢想;設計類課程實踐全面貫徹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以文化產業(yè)賦能鄉(xiāng)村經濟社會發(fā)展,圍繞大寨即將推出的農副產品,如蜂蜜、花椒、足浴粉等進行包裝設計,建立品牌形象。團隊在設計過程中深入挖掘哈達鋪文化和長征精神,加深對中國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的理解,提升文化自信;深入認知各種產品的物理特征、分析產品的使用方式,切實做到“以人為本”,提升“發(fā)現問題——定義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于實踐中強化創(chuàng)新意識,追求匠人精神,以設計理論方法聯(lián)系實際應用,提升科學素養(yǎng),服務地方文旅產業(yè)發(fā)展。
學生為官鵝溝設計的作品
以項目式教學模式 鼓勵學生參與實踐
該團隊多年來堅持實事求是、守正創(chuàng)新,深化新型設計人才培養(yǎng)理念,以項目式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參與實踐,心系國家發(fā)展,認清工程師肩負的社會責任。
與馬克思主義學院合建思政大課團隊與馬克思主義學院協(xié)同合作,把“大思政課”貫穿于立德樹人全過程,充分發(fā)揮專業(yè)課程教學對青年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作用。在前期建設經驗基礎上,團隊將課程思政沿“歷史維度、社會維度與技術維度”進行拓展。黨員教師們以“機械史”中我國古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為線索,形成歷史維度;以“工業(yè)4.0”和“中國制造2025”為牽引,形成社會維度;以“人民健康”“國家安全”等國家發(fā)展重大需求作為技術維度。由此,團隊把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人格養(yǎng)成等思政教育導向與課程固有的知識、技能傳授進行了有機融合。
團隊課程思政建設經驗交流會
堅持實踐導向,內化責任感與使命感高校實踐育人目的是培養(yǎng)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使大學生具備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基本素質。團隊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挖掘課程實踐育人過程的各要素,借助課堂實踐,增加互動性和參與感,引導學生們感受民生、了解社會、認識國情,讓教學成為更鮮活的形式和載體。例如,在大寨農副產品設計實踐中,學生們通過調研、訪談等形式收集和整理設計素材,深刻了解、學習長征精神,在產品包裝中傳播、發(fā)揚長征精神,增強了“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的共鳴。
機械系學子為宕昌中學生介紹海燕滑翔機
形成特色亮點,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 團隊借助工程圖學課程虛擬教研室平臺2次分享了“工程圖學”課程建設經驗和育人成果,特別是全面提高教師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書育人深度融合能力的做法和經驗,努力打造“一人一案、一課一案”。工程圖學課程虛擬教研室為教育部首批虛擬教研室,目前由來自全國15所高校的117位圖學教育領域教師組成。央視新聞頻道在“勞動最光榮 奮斗最幸?!碧貏e新聞中報道了我校機械系第三黨支部助力宕昌蜂蜜實業(yè)公司的包裝設計項目,對其“以思政指引設計,將課程實踐環(huán)節(jié)與生產實踐有效相結合,充分發(fā)揮了高校在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實現‘三全育人’‘五育并舉’人才培養(yǎng)綜合改革的目標”的工作經驗予以充分肯定。
持續(xù)打磨不斷優(yōu)化 育人“生態(tài)圈”
充分調動新入職教師積極性,形成經驗傳承團隊在青年教師培訓中強化課程思政建設方法和經驗,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政工作貫穿教學全過程;激發(fā)青年教師的課程建設能力,著力打造全英文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將中國理念和中國精神融入到課程中,發(fā)揮更強的文化輻射和交流作用,講好中國故事;與青年教師們承擔的“師友導師”、班主任等工作進一步融合,打造課堂外的育人實踐,打通一、二課堂,在與學生多種形式的交流中,潛移默化影響學生。
借力多平臺協(xié)作,打造立體多元育人平臺團隊強化與“海棠基金會”各界校友合作,緊密結合一年一度的學校設計年展,借助于文化、醫(yī)療、交通、環(huán)境等多個方面產品的課程設計和畢業(yè)設計,加強與各學科各單位間的交流,形成育人合力;在設計中體現天大學子設計賦能的能力,激發(fā)“未來設計師們”的家國情懷和使命職責。
文圖提供:邢元
(學生編輯 丁怡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機電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JDZJ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